汽车涂装前磷化处理技术及其发展趋势
金属涂装前进行磷化处理能提高涂膜的附着力和耐腐蚀性(尤其能抑制漆膜下的扩蚀)等功能,已为众所周知,可是对磷化处理的认识及掌握处理技术,在我国汽车涂装中走过很长的岁月,且几经曲折。20世纪50年代前苏联援建一汽时解放牌汽车的覆盖件在喷涂铁红醇酸树脂底漆前就采用了一台七室喷射式磷化联合机(脱脂采用三种碱配制的清洗液,无表调,磷化液是用固体磷酸二氢锌、硝酸钠在现场配制、钝化)。经多年调试,直到60年代初稳定投产。为减少在现场配制磷化液的劳动量及产生的沉渣损失,开发了以亚硝酸钠催化的磷化液,一直沿用到80年代中。由于磷化处理工艺管理不善和设备落后,在生产中常出现问题(磷化膜不均、涂层早期起泡等)。70年代在援建设计二汽的车身涂装工艺时某主管领导听不进专业人员的意见,取消了磷化处理。致使新建的二汽金属件在涂装前都仅采用三室清洗机的去油工艺。
直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磷化处理在汽车金属件涂装前才得到应有的地位和普及应用。70 年代末对外开放,使国人知晓国外汽车车身涂层防锈性能优良的主要措施之一是在涂装前都进行磷化处理。并在汽车质量评审的蓝皮书的车身油漆涂装评定方法中规定:“无磷化处理工艺要求”,被检样车车身油漆涂装质量等级为不合格,并计零分。在六五期间一汽、二汽、济汽同时从英国引进三条装备有当时较先进的漆前浸式磷化处理工艺及设备的阴极电泳涂装生产线,开发了三元锌盐磷化液,才使漆前磷化处理技术在汽车涂装中得到普及。车架、车轮、货箱、中小冲压件,甚至铸件在涂装前也都采用了磷化工艺。
近10 年来随着我国轿车工业的发展,国外汽车公司和漆前处理材料制造公司(如日本帕卡、德国汉高和凯密特尔等)涌进我国市场,兴办合资企业。在合资轿车公司建厂过程中,由国际著名的涂装设备公司设计和承建了近10条现代化的汽车车身涂装线,所采用的漆前磷化处理技术及设备的工艺水平,与当今世界水平接了轨。可是在一些中、小汽
车厂(尤其在客车制造厂和农用车厂),至今有的还无磷化处理工艺,有的处在作坊式处理
状态,磷化膜质量较差,水洗不净。